首页 >新闻资讯> 图片新闻

《人民日报》:以电力为中心 推动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所著的《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证,让我们可以从一个宏观的层面上,深刻理解能源和电力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该书从能源的开发利用、输送配置、消费方式以及预警应急机制等方面,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和电力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启示。

树立“大能源观”

保障能源持续可靠供给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我们能实现煤炭消费的自给自足,但从煤炭生产和消费分布地域来看,存在资源分布与消费需求的极度不对称。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使得石油能源安全对国际能源市场变化的敏感性也越来越强烈。因此,一方面需要树立“大能源观”,统筹兼顾能源从开发配置到终端消费的各个环节,做到科学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能源预警和科技创新机制,保障能源持续可靠供给。

电能作为环保和使用便捷的高效二次能源,其经济效益分别是石油和煤炭的3.22倍和17.27倍。因此,有必要实施以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架,集约高效开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一特四大”电力发展战略。通过推进电网和电源两方面建设,促进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提高,立足于自身传统优势能源和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变我国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作为“一特四大”发展战略的基础,特高压电网是保证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的关键。特高压电网的自然输送功率和传输效率高,相同输送容量下的电能损耗仅为超高压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因此,利用它构建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的大规模长距离空中能源输送走廊,在各级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支撑下,实现电能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对于促进煤电就地转化,缓解煤炭运输交通压力,对彻底改变我国当前依赖输煤的能源输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开发利用新能源

科学地开发利用煤炭、水电、核电和新能源,不仅对实现电力工业科学发展、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实现未来能源持续供给的保障。通过大型煤电基地和大容量低能耗发电机组的建设,既可提高煤炭的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又可以促进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向西部和北部地区,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有效降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碳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通过实施“大小兼顾”的水电开发思路,在合理开发大型水电资源的同时,有序开发利用小水电,就地或者就近解决偏远地区的无电缺电问题、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抽蓄为辅”的水电资源开发思路指导下,合理规划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一方面实现水电资源在削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促进新能源在电网中的消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高效运行。

虽然我国煤炭和水电资源较为丰富,但煤炭终会枯竭,水电也存在着季节性的限制因素,因此在进行大型煤炭资源和水电集中高效开发的同时,通过积极探索,提高核电安全使用技术,通过加强新型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的研究,提高可再生新型能源在电网中的渗透率,对于提高清洁电力能源比重,保障未来能源的可持续供给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绿色能源消费模式

虽然通过落实“一特四大”发展战略,对于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合理分布的调配具有重要作用,但我们还需要从能源消费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当前我国面临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等诸多挑战,急需创新能源消费理念,构建与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战略转型相适应的绿色能源消费模式。

建立绿色能源消费模式的战略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实施以终端节能消费为重点的节能优化战略,倡导能源的理性消费,以更集约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实现更高的能源经济效益;二是通过实施以提高电气化水平为主要目标的终端能源替代战略,提高工业、交通、商业、居民等不同能源消费领域的电气化水平,优化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三是通过发展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绿色交通战略,推动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转型、优化能源消费方式与结构。

我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因此,在积极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应抓紧建立能源预警与应急机制,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要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能源挑战和危机,必须努力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明确方向和重点,掌握一批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尽快缩短我国在能源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能源问题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我们既不能采取消极回避态度,也不能急于求成、毕其功于一役。虽然能源形势较为严峻,但只要科学规划能源战略,做到合理布局,对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做到统筹管理,循序渐进,对能源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做到详细周密,完善合理,坚持把电力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兼顾其他形式能源利用的统筹规划,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的能源保障。

(孙元章 系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